借口防疫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物业公司想改行“猎头”?
原标题:借口防疫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猎头物业公司想改行“猎头”?借口
关于个人信息保护,近年来各种法律法规出台,防疫违法收集个人信息、过度个人公司肆意利用个人信息甚至出卖个人信息牟利的收集情况较前些年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在疫情防控的信息想改行形势下,一些人和单位以此为借口,物业又在突破个人信息收集的猎头法律边界。
比如,借口近日,防疫某地的过度个人公司一个办公楼物业管理公司向入住的企业单位下发了《企业职工备案信息表》,其中的收集内容事无巨细,包括所属公司名称、信息想改行公司住址(具体到楼层和房号)、物业员工的猎头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还包括员工的家庭住址以及学历等。
如果说前面几项信息收集是出于疫情防控需要的话,后面两项、尤其是个人学历信息也是疫情防控所需吗?难道发生感染与学历高低存在因果关系?很显然,这就是利用疫情防控这个借口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这个信息的收集是通过物业公司来完成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是否存在瑕疵?物业公司这么收集个人信息难道是想通过掌握人才资源转行做“猎头”吗?这让人匪夷所思。
在疫情防控反复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和单位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又有所抬头,并且有借机“搭车”的现象。比如,前几天笔者去一个采集点做核酸,不但被要求关注检测机构的微信公众号,还要允许该机构采用个人头像等基本信息,再加上个人支付等信息,对笔者来说几乎等于“裸奔”。
当时笔者排了较长时间的队,虽然对这些无理要求十分反感,但也不愿意做过多的计较。现在,很多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就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无奈”:不提供个人信息,那你排队白排;不提供员工的所谓“完全信息”,就无法进入办公楼,就无法正常复工。“温水煮青蛙”,有时候“水不急”,“青蛙”是急的。
个人信息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部分,这一点要充分尊重。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去年11月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现在一些地方或者单位利用疫情防控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是出于“最小范围”这个出发点吗? 收集学历信息真的是疫情防控所需要的吗?这其实是对法律法规的漠视。
另外要高度重视过分收集个人信息带来的隐患。
个人信息从收集到处理是一个严格的过程。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个人信息处理。该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
一个物业公司如此细致地采集个人信息,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是否有一个闭环安全的链条,是否会对公众权益造成侵害,这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现在,贩卖个人信息的刑事案件屡见不鲜,造成的社会危害也比较严重,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就充分体现了社会关注。因此,我们必须警惕和防止以疫情防控为借口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
(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
-
专家踩地毯考察玉米地?会务组:并非地毯,系雨后防滑铺的土工布已故苹果联合创始人乔布斯被追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20转运患者时能否较准确评估病情?浙江海宁:将加强培训为博眼球,发布有关南京银行虚假消息,一人被罚!南京银行火速披露业绩快报新文件看点聚焦:各地核酸检测怎么开展?高、低风险区如何分类管理?南京警方:一男子发布南京银行虚相关假信息 给予其治安管理处罚骗了全世界268亿,“加密货币女王”被FBI列入十大通缉犯!看到悬赏金额,网友表示:就这?麦趣尔最新发函:下架,召回!被立案调查:立即停产!律师:或涉违法犯罪!股民:10个跌停!全球最贵药物获批,350万美元一剂!供过于求,消息称三星暂停 LCD 电视面板采购
- ·为了热爱!辞去公职去看世界杯的周京和他的“同行者”
- ·靠“代工”挣得大半营收 创维电器毛利持续下滑盈利能力待提升
- ·33国体育部长联名要求国际体育协会制裁俄,俄方回应:具有歧视性
- ·Mysteel解读:豆油动荡下跌 背后原因几何?
- ·保险“金选服务”怎么选?年轻客群不再关注险企知名度,更看重产品性价比
- ·新股申购“密码”揭晓:上半年破发率近24%,3家公司涨超200%,这个板块保持不败
- ·摩根大通将美国GDP预测下调至“危险地接近”衰退
- ·日本西部地区移动通信故障已经恢复
- ·世界粮食计划署将向黎巴嫩提供54亿美元粮食援助
- ·21家券商看好大消费 下半年细分赛道机会在哪里?
- ·广发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我一般如何写研究报告
- ·3天1检!北京健康宝优化核酸天数规则
- ·新西兰通胀高温难降 或迎有史以来最大幅度加息!
- ·里程碑时刻!历时24年 公募基金突破10000只
- ·风波中的南京银行发布业绩快报:上半年净利润101.5亿元,同比增加20.06%
- ·屈臣氏3家门店因价格欺诈先后被罚